2017年9月5日

工具人生與遊戲本能

我與先生坐在餐廳一角等著服務生上菜。他滑著手機,我訓練自己放空。過了不到五分鐘,一種難耐的無聊感覺湧上來。我發現,我的腦內很難忍受空空無物!原來,我從小被訓練「不浪費時間、設定目標、努力達標、再設定下一個目標」的積極人生態度早已成為一種習慣,現在要改這個習慣竟要多費功夫呢!

多數人的一生不都是如此嗎?尤其是儒家思想影響所及的社會中,我們從小被教育要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」;若不為了「光宗耀祖」,也要「出人頭地」;至少要有一技之長,能養活自己。而「業精於勤,荒於嬉」,所以每個人都要努力用功。休息,只是為了走更遠的路。生於斯長於斯六十年,我早已吸收這種「積極人生觀」,滋養我全身細胞,以致於無時無刻不在動腦,不知如何放空。

回頭看這樣的人生,我想到一個最佳名詞:「工具人生」。這樣的人生,每分每秒所為都有其目的:運動為了強身、練琴為了養性、下棋為了訓練頭腦…當然,讀書是為了找好工作、為了更好的收入與身分地位、退休了還要「積極規劃」如何終老,這不是工具是甚麼?古時候的奴隸是貴族的工具,他們一輩子辛勞成就了貴族的悠閒;貴族才能天馬行空,遊戲人間,有人做盡壞事也有人創造人類文明。如今,我們窮極一生當自己的奴隸,為自己掙得社會中的一席之地,卻已忘了如何遊戲,如何當個遊手好閒的貴族。

沒人想當奴隸。然而,沒有奴隸的工具人生,怎可能有貴族的遊戲人間?這道理放到一個人身上,就是兩者如何調和了。其實,工具是被迫,遊戲才是本能。這個本能在我們的動物親戚身上仍顯而易見:獅子打盹、猴群戲耍…所有動物只要吃飽了不就是在休息或玩耍?再不相信,看看我們的幼兒吧:哪個孩子不愛玩?或許是西方文明中貴族世代淵源流長,他們深知遊戲的可貴,仍小心保留在他們的教育中,以至於東西方教育有如此大的反差。當年我兒子五歲在紐西蘭入小學一年級,那位頭髮灰白的女老師跟我說:「小孩子就是要在遊戲中學習!」我才第一次知道,遊戲不是浪費時間。

有些人夠幸運,一輩子做的事都是工具兼遊戲。他們成為各個領域的佼佼者,不僅功成名就、貢獻世界,而且日以繼夜做的都是興趣所在。我們普羅大眾除非生為貴族,總得為了糊口做一個工具人。 即使是含金湯匙出生的富二代也難免要為承擔家業而走上工具人生?當這樣的工具人思維與遊戲本能牴觸時,可能是父母生氣兒女不努力,爆發為代間的衝突;或是成為個人內在的矛盾乃至壓力,輕者來看身心科門診或諮商,不幸者走上絕路。


為了不被工具人生套牢,我們只好小心翼翼保護內心的遊戲本能,三不五時記得去接觸去把玩,五分鐘也好,你會發現自己的生命之泉或生命之火並未消失喔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